本帖最后由 微微 于 2021-3-8 11:09 编辑
2021年的全国两会,关于楼市释放了什么信号?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关于楼市,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2、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 3、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4、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2021年预计新开工改造诚征老旧小区5.3万个。
值得关注的是,与往年相比,这一次出现了一些新提法。
其中,报告依旧强调“房住不炒”,持续城镇化改造,以及提出“三稳”政策,明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且首次表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那么,接下来具体走向如何?
01.再提“房住不炒”、“三稳”
房住不炒,作为中国房地产的总基调,未来或将长期存在。 去年至今,几乎每一次重要会议中,房住不炒都会一字不漏。这将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楼市的总基调,也是未来长期的总基调。 与“房住不炒”的总基调相比,“三稳”则更为具体。 三稳是稳地、稳房价、稳预期。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次在报告中得到重申,说明楼市调控的目标依旧是“维稳”。 既要遏制大涨,又要防范大跌,正是题中之义。
02.非常时期,楼市未传递“强调控”信号
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楼市没有传出“强调控”的信号。
首先,没有提因城施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方面的尺度可能会收紧。
因此城市之间的区域轮动,节奏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在去年年底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大幅抬升的情况下,环深、环穗、环沪的强二线城市,可能迎来一波较大的轮动机遇。
其他强二线城市如成都、西安等,行情应该也不差,甚至济南、青岛、郑州等去年下跌的城市,可以企稳回暖。
03.报告未提及“房地产税”!
其次,报告也没有提到房地产税,这个往年常常出现在全国两会的话题,今年可能会是“冷处理”。
关于房产税最近的发声应该是前不久《人民日报》撰文: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一边是没有提到,一边是稳妥推进,情况也就比较明了:房产税在2021年不会出台,但在大概率会在十四五期间落地实施!
04.“租赁住房”和“长租房”被重点提及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
租赁住房相必大家都很熟悉,2020年上海出让的租赁性质地块就有不少,2021年上海还将在五大新城加大租赁住宅供应,而且国家也在针对这个领域发展,最明显的举措就是“降税”,后期项目落地,租赁住房规模可能会超出我们想象!
说明租房市场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力的地方。
05.首提“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同时,这次首提“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说明国家意识到高昂的房价对于青年人的巨大压力,准备逐步改善。
同时,两会上还再次提出了共有产权住房,共有产权房的本质是半保障半商品房的住宅产品,在北京已经推行了好几年,对北京楼市的平稳发展起到不小作用,这次在两会上专门提出,想必是要开始全国推广,对于刚需上车大城市来讲,不失为一种“捷径”。
06.棚改彻底歇菜!老旧小区改造成大势所趋
“两会报告数据: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要达到5.3万个,相较2020年增加约20%!”
报告没有再提到棚改,只提到老旧小区改造。
这也意味着曾经推动三四线城市暴涨的棚改大潮,彻底歇菜了。随着中国人口迁徙和城镇化进程,三四线城市,再也没有机会大幅上扬。 07.今年房贷利率下降概率不大
除此之外,政府报告中还提到贷款利率。
那么,房贷利率会降吗?
关于降息,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提了以下几点: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2、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3、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