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长说交通
“十三五”以来,江苏交通运输系统全面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发展水平继续处在全国前列,对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为突出的支撑引领作用。江苏交通邀请了全省13个市及下辖区(县)分管交通的副市长、副区(县)长回顾“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分享各地市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刊载相应文章,为加速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中勇当先行提供理论支撑。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十三五”期间,泗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交通运输体系和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交通投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泗洪县在交通运输基础建设方面总投资约80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0%),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76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改造大中小桥梁146座;建成宿扬高速、235国道双沟至重岗段、330省道成子湖片区段、330省道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等干线公路建设和金沙江路、魏上线、重峰线、双五线等一批重点县道及重要连接线工程。其中省道330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工程被评为“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十佳项目”。
在交通运输的带动和支撑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GDP突破510亿元,年均增长7.6%;人均GDP跨越8000美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1.43倍;工业开票销售收入比“十二五”末增长116.82%,实现翻一番;工业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总量的25.4%,是“十二五”末的两倍;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37.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6.1倍,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全省年度唯一。今天的泗洪,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县域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发展动能持续集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打通“关键点”,催生“新产业”,交通建设助力“两大片区”精准脱贫见成效 泗洪县是全省12个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点县(区)之一,全省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该县就有西南岗和成子湖两个。近年来,泗洪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两大片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对外畅通、对内联通的片区交通格局,先后建设了一批“产业路”,催生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纷纷上马集聚。特别是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投入约17亿元,实施了西南岗片区垫湖连接线、成子湖片区界屠线等一批重点交通扶贫项目,有效解决了两大片区群众出行难问题。今天的泗洪,全县3.8万户、11.9万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提档“农村路”,公交“零换乘”,交通服务助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 群众平安满意,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的交通需求,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提档“农村路”方面,充分发挥“农路 ”效应,相继打造并建成了一批平安放心路、精准脱贫路、乡村振兴路,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为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薄弱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在公交“零换乘”方面,大力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项目,实现城、乡、村公交“零换乘”有机衔接,群众交通获得感、安全感、体验感大幅提升。农路提档升级及公交便民工程更是连续5年被县评为“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实事”。今天的泗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升,社会文明进步、风清气正,百姓心齐气顺、安居乐业。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泗洪县将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重点补齐铁路运输短板。加快推进合新高铁规划建设,启动合青至宁淮连接线铁路规划建设。二是完善优化公路交通网络。着力建成盐洛高速宿泗段,推进泗蚌高速等工程规划建设,开展干线公路及县道青太线等重要骨架线路建设。三是优化枢纽站场布局建设。重点规划建设泗洪高铁综合枢纽站;有序推进公交首末站及朱湖作业区码头临港物流园等规划建设。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十三五”期间,泗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交通运输体系和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