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泗洪,精彩不断,每天更新!

微泗洪

搜索
查看: 7707|回复: 2

点赞!泗洪这些人,一定有你认识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 06: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0-5-2 08:17:44|来自:韩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又是一年劳动节,又到了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表达感谢的时候。

    往年我会感谢医生救死扶伤,感谢警察扫黑除恶,感谢工人建造城市等等。今年我依旧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但不同的是今年五一我最想感谢的是农民。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06.jpg

    和一些大城市出身的人不一样,大多数泗洪人心里都有着一份对土地的深情。

    从小就光着脚从泥土里踩过,亲眼看着作物从发芽、抽叶、长穗、收获,到端上餐桌。通过农作物,我们与土地有了联系,时光流转,仿佛人也是扎根于泥土中,汲取着这片土地的营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在泗洪,大多数农户是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也有种玉米、芋头、花生、大豆等作物的,不多。

    水稻大约每年的6月中旬就开始播种了。现在机械发达,人也懒了,都是直播。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块地叫秧母地,种子先密密的撒到那里,等长成苗了再去均匀拔起,用稻草绳捆扎好,一捆捆一车车拉到别的田里,再一株株地栽种下去。

    人工栽种的秧田有种别样的美。

    平原地区的庄稼地平坦开阔,一眼望去能看到地平线,看到广袤的天空是如何笼罩住渺小的大地。水田如镜面一般平滑,完整的映着浮云蓝天。一排排秧苗碧绿纤细,排列得整整齐齐,随着微风轻轻的招展。总有白鹭停留,在离人不远不近的地方,迈着纤细的长腿,优哉游哉地觅食。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09.jpg

    6月,是农民最忙的时候。

    水稻水稻,先要开沟往田里灌上水。听老人家说,以前有句老话叫“五月十三发大水开始栽秧”。意思是五月十三前后,总会下大雨。以前没什么水利设施,水田里的水就靠雨季发大水。

    现在好了。开沟建渠,挖河建闸,引河通着濉河、汴河、两条大河又连着洪泽湖。雨下多了就关闸排涝,雨下少了就开闸引水灌溉。风调雨顺不会年年都有,但人力胜天也可一定程度上挽回一点天意。

    上水后还要犁地。很早的时候是用牛拉木犁,村里的大水牛,弯弯的两对大角,却异常的温顺通情,大大的眼睛里总是满满的温和。我更有记忆的是手扶拖拉机头搭配铁犁。虽然聒噪,却适合播种的热闹。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12.jpg

    地犁平整了就施肥、插秧。插秧是个技术活,我至今也觉得很难。不能太用力,会把根压断;也不能太轻,会在水里漂起来。还要栽得整齐,线不能歪,疏密也得均匀。一整天,弯腰驼背泡在水里,头顶骄阳,脚下水田反射着刺眼的光,别提有多辛苦。

    泗洪的妇女们很勤劳,也很能吃苦。总是自己家的种完了也不闲着,每天天蒙蒙亮就顶着草帽,挂着毛巾,一手小板凳一手水杯,一群人坐上拖拉机去到其他地方帮忙插秧,薪资按手速日结。无论多辛苦,带着钱回到家的她们总是欢声笑语。

    插秧告一段落后,每天还需到田里除草。杂草的种类非常多,除草剂也不是万能的,打多了秧苗还会受损。这种时候,农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到田里去,一株又一株,亲手将杂草拔出去。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15.jpg

    拔草不是一劳永逸的活。今天拔干净了,过几天新的一批又长出来了。如果想偷懒,放任它长,不止今年的收成会受影响,等杂草结子散落,明年的田地恐怕就得被杂草淹没。今日事今日毕,农民们知道今天的麻烦不能留到明天再说。

    大地是本书,农民弯着腰在无声的诵读。

    我小时候一直记得水稻是夏天收的。长大后留心观察却发现收稻在10月左右。那时候的天气,已说不上有多炎热。那么,是我记错了吗?

    并不是。以前泗洪种的是杂交稻,一般在8月份左右收获;现在泗洪种的是粳稻,一般在9月底或10月初收获。所以我小时候,确实是夏天收稻子。

    听说那时候的水稻是制种用的,还分公稻、母稻。两种稻子播种的时间也不一样,公稻种的要早一些。稻子开花的时候,人们还需要到田里去,人工给稻子拉粉。稻花小小的,如白雾如灰尘。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18.jpg

    临近收稻,村里各家就要开始打场了。

    大石头凿成的石滚,沉甸甸的,中心一点空,穿着木架,拴着绳子,表面一条条长棱。一圈又一圈将农户门前的空地压得结实平整,压到粮食晒在泥土上,灌起来的时候却不会带起多少的土。

    稻子晒干,价格合适就能卖了。过去还要交公粮,按人头或者按田地,每家将需要交的粮食拉倒粮管所去。粮管所有质检员,他们用一个像击剑武器一样的尖尖的金属空管,毫不留情的插进麻袋里,再拔出来仔细的判断粮食的好坏。太潮不要,太脏也不要。

    现在不用交公粮了,种地还有补贴。生活总是越来越好的。

    忙完水稻,就该种小麦了。比起水田的精致,小麦就粗放了许多。肥料和种子直接撒到地里,然后犁地的同时把他们翻进土壤里。水稻爱水,小麦怕水,种小麦的时候,田头需要开沟,让田里的水能流出去。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21.jpg

    施肥、农药还是要的。打药主要是为了防治虫害。麦田里的杂草不太容易辨认。有一种本地人称作燕麦的草,长得和小麦的植株一模一样,只是个头对比起来要大一些。我也随父母下田拔过燕麦,虽然再三对比,内心其实总还是分不太清。

    小麦种下没多久,冬天就到了。冬天或许是农民一年之中唯一说的上有点清闲的时候。瑞雪兆丰年,小麦盖在雪下安静的生长,杂草和害虫也在寒冷中销声匿迹。他们终于能空下来,聊聊天,打打牌,计算着来年的收成。

    春去夏来,转眼6月小麦就该收获了。现在收麦不放假了,以前收麦真的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哪怕被叫到田里去帮忙也是开心的。过去到底是过去了。镰刀很久没人用了,田间的路上也没了拾麦的姑娘。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23.jpg

    我喜欢收麦。喜欢听脱粒机脱粮时的轰鸣;喜欢看巨大的鼓风机扬尘时的威风凛凛;喜欢坐在粮食堆上,学着电视里沙滩浴的样子,用粮食将自己埋住;喜欢太阳升起时,把粮食摊开摊平;喜欢太阳落下时,再将它们归拢,盖起……

    一亩地,没病没灾的时候,一年大概是一千多斤的稻子、七八百斤的小麦。而粮价总是一块出点头。农户卖粮总是很讲究,一分一毛都要打听几遍算的清清楚楚。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辛苦,凝结在每一颗粮食之中。

    总是听人念叨种地不赚钱,真要劝他别种了,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精神上的根早就深深的扎了下去。播种,收获,那块曾经养活全家的土地,有着在焦躁不安的生活中安抚人心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502081626.jpg

    每次谈起法定节假日,总有人说:“呵,跟我们农民没关系。放假都是你们的,农民一年到头从不放假。”每年劳动节,我们总是记得感谢各种职业,却很少会想起有个从土地里种出粮食滋养整个人类的职业叫农民!

    今年五一,首先感谢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辛苦付出。

    然后,我想向所有的农民深深地、深深地鞠上一躬。你们是我心目中最伟大、最朴实的劳动者。辛苦了,谢谢你们,祝大家五一快乐!

    关于耕种的内容来自长辈和儿时的零碎记忆,
    如有不准确,欢迎下方留言指出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栗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2 09:51:28|来自:韩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帮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2 12:29:30|来自:韩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顶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