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泗洪,精彩不断,每天更新!

微泗洪

搜索
查看: 2742|回复: 2

正式施行!泗洪开出全省首张罚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 06: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2-6-7 11:51:51|来自:中国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来源 | 综合荔枝网、宿迁日报泗洪微新闻(sihongweixinwen)
    编辑 | 戚珍妮  审核 | 张希刚

    昨天(2022年6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首日。宿迁市泗洪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常态化“零点行动”中,对发现的噪声违法行为,开出新法实施以来的江苏省首张罚单。

    微信图片_20220607115133.jpg

    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辖区内江苏省汇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噪声较大,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经有资质单位现场检测,噪声测量值达到72.9分贝,远超该企业排污许可证以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夜间限值要求。执法人员立即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根据《噪声法》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当日即按照法定程序下达处罚告知书。

    商场叫卖、广场舞、狗吠……
    如今,社会生活噪声
    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
    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即日起
    “新噪声法”已正式施行
    快来看看哪些变化与你有关
    ↓↓↓
    2022年6月5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简称“新噪声法”)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这部人们期待已久的法律对于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对此,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法官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解读。

    明确了噪声污染内涵

    扩大了防治范围


    “新噪声法”明确噪声污染内涵,增加防治对象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将“环境”二字去掉,强调法律规范的对象是人为噪声,如城市轨道交通、机动车“炸街”、高音广播喇叭、工业噪声等噪声扰民行为。因为噪声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将“环境”去除,主要是为了规避产生噪声原因的不可抗力性,例如雷声、雨声、风声,一切人为难以产生甚至难以解决的环境噪声不被作为规范对象。


    同时将噪声污染防治范围由城市拓宽到涵盖农村地区。


    这些现象也界定为噪声污染


    据介绍,与废止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噪声法”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内涵,针对有些产生噪声的领域没有噪声排放标准的情况,在“超标+扰民”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界定为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政府考评


    “新噪声法”强化噪声源头防控,筑牢防污染第一防线。对相关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可能产生噪声的建筑物和交通干线提前预判,合理划定防噪声距离;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规定噪声限值,超过标准要采取降噪措施等;将噪声污染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评,对噪声污染问题严重地区约谈、调查、问责,处理结果也将向社会公开。


    鼓励社区自治管理


    完善噪声标准体系,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根据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和排放标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划定标准的适用区域,以此做到由上到下,因地制宜,精准防治。同时,“新噪声法”增加了自治管理的规定,例如鼓励业委会、物业服务人通过制定管理规约等形式,约定本社区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由业主共同遵守。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

    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新噪声法”聚焦噪声扰民难点,保障安宁和谐环境。针对市民群众关切的娱乐场所噪声扰民、机动车炸街、广场舞等问题均提供了解决措施。其中,明确禁止酒吧等商业场所噪声扰民,同时要求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并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公共场所管理者可规定

    娱乐健身区域、时段、音量


    “新噪声法”要求,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


    提倡居民培养良好习惯

    互谅互让


    “新噪声法”还要求,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饲养宠物和其他日常活动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共同维护声环境质量。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如何投诉维权?
    有了“新噪声法”加持,维权不再束手无策。“12369”是环保举报热线,当你再遭受噪声污染危害时,可以拨打电话进行投诉,电话24小时都有人接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7 16:34:59|来自:中国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顶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8-8 11:0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6-7 21:25:04|来自:中国台湾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顶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