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泗洪,精彩不断,每天更新!

微泗洪

搜索
查看: 10774|回复: 3

泗洪这下出名了!全城都在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 06: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0-5-30 09:01:49|来自:中国江苏宿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本帖最后由 微微 于 2020-5-30 09:08 编辑

    泗洪
    一个依偎在淮河下游的小城
    从属江苏
    地处南北交界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糅合了南北方各自特色
    饮食、习俗、方言等皆具有复杂性和过渡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倒体现了点儒家“中和”思想的意味
    (泗洪地理位置示意图,绘制/安恬)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349.jpg

    它是淮河文明之源、华夏文明之脉
    古文化是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底色
    也是水韵之城、鱼米之乡
    “水”渗透了这片热土的角角落落
    如附着在画布上的花青颜料一般
    恣意流淌着
    或深或浅地在画面上
    “凿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生命脉络
    赋予了这座城市无尽的灵秀和飘逸
    (泗洪龙集水天一色,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353.jpg

    这座美丽小城的诞生
    可谓是天手执画笔
    先铺上历史的底色
    描摹水的
    再泼上花青
    染绿一城生机
    后密匝点缀着万物生
    掺着些许暇
    交织出瑰丽缱绻的梦里水乡
    泗洪便是这样被绘出来的
    (水乡泗洪,请横屏观看,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356.jpg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00.gif
    在今天的江苏西部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便卧于此
    湖面辽阔,资源丰富
    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泗洪坐拥洪泽湖40%的水面
    是一座被水滋养出来的城市
    其南临淮河
    西靠天岗湖
    内部也被众多河流分割
    (泗洪内外水系图,绘制/安恬)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03.jpg

    最古老的两条河如一把张开的剪刀
    把青阳镇城东部分片区裁成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北支为濉河
    南支为古汴河
    途径各乡归入洪泽湖
    (泗洪千禧塔处于古河交接处,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05.jpg

    境内自古以来
    就是“膏腴之乡
    有“水陆都会”“水乡泽国”之称
    据《泗虹合志》记载
    黄帝时泗洪青阳镇为黄帝之子少昊的封地
    因在当时是水陆交通重镇
    被四方诸侯所虎视
    西周时泗洪是徐国中心
    后徐被吴灭
    又历经了越、楚等国
    (泗洪古徐城鸟瞰图,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07.jpg

    曾作为南北大动脉的隋唐大运河从泗洪穿过
    隋炀帝大业元年
    开凿通济渠
    今残存泗洪境内一段
    俗名“老汴河”
    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残存于泗洪境内的老汴河,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09.jpg

    后为加强对汴渠漕运管理
    唐代重设泗州城
    因其地处淮河下游、汴河之口
    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冲
    则“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必历
    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之所必争”
    是我国历史上
    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港口名城
    昔日水面船舶如流、巨贾云集
    “官舻客鳊满淮汴,车驰马骤无间时”
    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汴河的景象,昔日的繁华程度可窥见一斑)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12.jpg

    后隋炀帝命修筑御道、遍植柳树
    遂形成汴水晴波隋堤烟柳二景
    至此
    无数文人骚客在此吟诵
    白居易曾留下著名诗篇——《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芳草萋萋,空余废都斜阳,淮水滔滔,难寻运河残柳,摄影/夏寿长,来源:泗洪影坛)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15.jpg
    然而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最后也因水而败
    清康熙十九年
    黄河夺汴入淮
    泗州城被滚滚狂涛淹没在洪泽湖底
    “永为鼋鼍[yuán tuó] 之窟”
    成为现今世界范围内
    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水下古城


    由此
    在民间至今流传着
    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话传说
    这些灿烂辉煌的往昔
    若浩渺星光洒在当下的每一条河流里
    波光潋滟,源远流长
    (泗洪洪泽湖湿地公园水域,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26.jpg

    如今
    残存的古汴河和老濉河
    依旧穿梭在泗洪的大街小巷
    见证着这座古朴城市的岁月变迁
    养育着一城之人
    和着众多水系
    汇成了梦里水乡
    随着日更交替换着衣装
    装饰一城之景
    (泗洪水韵之城,请横屏观看,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29.jpg

    清晨时
    它们披上翠绿的袍子
    滚边镶满花草柳木的倒影
    在渔民的船下泛起皱褶
    水气氤氲漂浮在上方
    和岸边的芦苇缠绕
    渔夫的竹篙划开了波纹也搅动了雾霭
    整个小城都被笼罩在朦胧的诗意中
    点点雾霭如温柔的白纱
    浮在城中拂在心房
    (清晨时分的古汴河,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33.jpg

    落日余晖时便换上红妆
    映衬着似被朱红油彩浸染的天空
    渔歌唱晚,桨声不绝
    夕阳以浓重的色调勾勒出一番
    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的景象
    是为水韵之城
    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夕阳下的古汴河,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36.jpg

    如果说水为命脉
    是构成泗洪这幅画的主体
    那么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则是画面精巧的点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39.gif
    灵存于三个空间体系中
    分别为天、地、水
    三者共同构建了泗洪
    鸟类天堂、大湖湿地、水韵之城的美称。
    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一城生机
    鱼虾蟹鸟、荷藕芦角
    螺蚌蜉藻、花果蔬粮
    天上,地下,水里皆是灵动和妙趣
    (泗洪溧河洼《大湖音符》,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42.jpg

    作为第一空间的
    翱翔着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禽
    大鸨、白鹭、天鹅、灰鹤、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绶带
    等鸟类206种50多万只
    (泗洪湿地观鸟园,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44.jpg
    其中以鹭鸟为主
    形体流畅,体羽疏松,姿态优雅
    郭沫若曾形容它为一首精巧的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可飞翔时却又气势不凡
    (出自《诗经·周颂》)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晨光中梳妆的白鹭,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47.jpg

    数以万计的白鹭或盘旋天空
    如白云般遮天蔽日
    或水中嬉戏
    像颗颗珍珠被密密匝匝地撒落在大地
    而这第二空间的
    则是一切万物的载体
    (泗洪龙集田地,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51.jpg

    泗洪土壤肥沃,草木繁茂、人杰地灵
    是世界的生物进化中心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
    早在五万年前
    下草湾人就在此繁衍生息
    而位于境内天岗湖的松林庄古猿化石遗址点
    为中国三大古猿发现地之一
    发现的江淮古猿距今在1200至1500万年之间
    仅次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地下蕴藏有
    石英砂、金刚石、铁锰结核矿
    褐铁矿、澎润土、天然矿泉水
    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怪异嶙峋、沟壑纵横的砂石断崖,壮美并富有韵味,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54.jpg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境内各地遍布着古迹遗址
    如“季札挂剑台”
    楚霸王项羽的“楚壶窑”
    临淮三国鲁肃故里的“子敬泉”
    魏营吕布辕门的“射戟台”
    四河的浮山堰
    峰山汉代冶铁遗址(江苏省仅有两处)
    隋炀帝“通济渠”等
    可以说
    每一条河流都有来历
    每一个村庄都有传说
    每一个朝代都有印记
    (泗洪重要文物分布图,绘制/安恬)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457.jpg

    先人们栽植留下的古树
    如今依旧枝繁叶茂、苍翠挺拔
    树龄最大的已达千年之久
    如双沟的木瓜树
    峰山的皂角树
    已被列为一级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天岗湖300多年的老榆树,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01.jpg
    前人栽树后人纳凉
    昔日挂彩的枝头系满了人们的愿望
    枝叶树干也曾被拿来入药、裹腹
    护佑百姓福寿安康
    (城头乡100多年历史的棠梨树林,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03.jpg

    而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
    也分布在境内的临淮镇上
    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
    是泗洪的县树
    (临淮的水杉林,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05.jpg

    因这片水杉林年代悠久
    树龄已不可考
    40米左右高的树干被常青藤密密裹挟
    阳光穿透其中时
    宛若希什金笔下的油画
    画面上呈现的是万籁俱寂的原始森林
    立于眼前时
    便是连大气也不敢出了
    唯恐惊扰某个精灵的好梦
    (被常青藤密密裹挟的水杉林,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08.jpg

    除了兴盛的古树
    至今还在传承和使用的是
    位于瑶沟湖山村的一座古桥
    其为青石板拱桥
    由明朝大将胡大海后裔所建
    在这窄窄的一方河流之上
    横跨了将近两个世纪
    泥土和青苔渍满了时间的尺度
    斑驳的青石饱经风霜
    承载着历史的滚滚车轮
    (瑶沟湖山村古桥,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10.jpg

    时至今日
    老牛落蹄时仍能听到清脆的回响
    似桥的低吟浅唱
    与林里的鸟,水中的蛙、草内的蝈遥相呼应
    古与今共同奏响了大地之歌
    夹杂着麦浪氤氲生香
    (泗洪大地之歌,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13.jpg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
    第三空间给这座城市注入了生气
    包裹着满满当当的
    银鱼儿,青虾和螃蟹
    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百姓
    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探出袅袅婷婷的荷花
    (泗洪洪泽湖湿地荷花,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17.jpg
    如《小荷》里的情境
    被满池莲叶簇拥着
    蜻蜓许是飞的累了
    停在上面歇脚
    便被杨万里看了去
    留下千古传诵的佳句
    后人有幸领会这番情趣
    和着诗歌欣然采莲去
    (洪泽湖湿地“早有蜻蜓立上头”,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20.jpg

    这个鱼米之乡至今还留存有
    “清早撑船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
    的古朴捕捞模式
    (洪泽湖上的捕鱼人,片段截自:泗洪宣传片-大美泗洪)

    如今富足的生活让渔民内心安定平和
    不再是以往看官们的不食肉糜强赋闲情
    他们自己反倒多了份怡然自得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30.gif
    也许正是人们的安乐从容
    整个小城散发着独立于世,清秀飘逸的气息
    不仅如此
    泗洪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淮北延安”
    革命壮士的鲜血染红了半边天
    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革命英烈的英名
    镌刻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
    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铮铮风骨
    (血色残阳,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33.jpg

    古人常有把酒问青天的洒脱不羁
    泗洪“逸”的第一个来源便是文化
    这里是中国酒都
    据《泗虹合志》记载
    泗洪地区酿酒起源于殷商
    繁荣兴盛3000余年
    双沟、分金亭,双洋三大名酒皆享有盛誉
    独特的地理环境
    铸就了悠久的酿酒历史
    早在乾隆时期就有
    “看景看扬州,饮酒饮双沟”的美誉
    孙中山先生曾为其亲笔题词
    (孙中山先生所题的“双沟醴泉”)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37.png

    陈毅元帅亦曾高度赞扬双沟大曲
    “不愧天下第一流”
    色清透明、香气浓郁
    风味纯正、入口绵甜
    酒体醇厚、尾净余长
    是名扬天下的江淮派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
    也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味道
    此为超逸
    (双沟酿酒作坊,片段截自:双沟酿酒宣传片)
    嗷嗷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42.gif

    古时起
    因境内繁荣昌盛
    人们生活安逸
    精神文化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各种戏曲及民间歌舞应运而生
    成为当时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泗州戏、洪泽湖渔鼓
    洪武花棍舞,天岗锣鼓
    苏北琴书、鸿鹄皮影戏
    如今这些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是泗洪“逸”的第二个来源
    (泗州戏《白莲仙子》剧照,来源:泗洪县文化艺术中心)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45.jpg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
    起源于今泗洪县上塘镇一带
    流行于苏皖边界淮河中下游及淮河两岸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和渔鼓舞、天岗锣鼓至今仍在这座小城上演着
    年纪大的老人也时不时地哼上两句
    (天岗湖鼓节看戏的老人,摄影/陈玉,来源:泗洪影坛)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48.jpg

    这些留存下来的民族瑰宝
    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
    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此为安逸
    (草地上悠闲的牛,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50.jpg

    然而荡涤人们心灵的不仅有民族文化
    还有外部环境的熏陶
    这座被封为国家园林县城的小城
    以其优越的生态、如画的风景囊括了
    全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
    中国生态示范区
    中国旅游之乡
    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县
    等众多荣誉
    (温泉旁边的小木屋,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53.jpg

    旅游景区星罗棋布
    国家级洪泽湖湿地公园镶嵌其间
    温泉,柳山湖,野猪林度假村,观鸟园,玉沙岛、穆墩岛
    这些曼妙的风景
    给予人们心灵的抚慰
    这便是“逸”的第三个来源
    此为暇逸
    (泗洪的“绿野仙踪”,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56.jpg

    一年四季皆是景
    春夏秋冬各不同
    泗洪是大自然苦心造诣的一幅画卷
    人间凡笔写不出它的十二万分之一
    当它徐徐展开时
    惊得世人多少叹息
    (泗洪热烈的花儿,摄影/张连华)
    微信图片_20200530085558.jpg

    END

    编辑:安恬

    插画/标题设计:安恬

    摄影图片:张连华&陈玉&夏寿长&泗洪影坛

    审核:admin


    【参考来源】
    [1] 《泗虹合志》.
    [2] 清康熙二十七年莫之翰撰《泗州志》.
    [3] 泗洪县文化艺术中心.
    [4] 泗洪影坛.
    【致谢】在这感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连华先生,以及他所倡导的和本土摄影师创办的泗洪影坛,感谢他们的方寸镜头展示了大美泗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30 09:40:38|来自:中国江苏宿迁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澳门
    顶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5-30 11:06:54|来自:中国江苏宿迁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西兰
    顶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9-2 16:19
  • 签到天数: 3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0-6-2 23:20:19|来自:中国江苏宿迁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