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微 于 2020-7-9 08:48 编辑
2016年9月开始,我开始从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
2019年7月驻庭调解室成立之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协助法官调解诉讼案件或是庄邻朋友主动来找到我给他们处理协调一些小额的民间借贷、一般的邻里纠纷等。 2019年7月驻庭调解室成立后,我接受聘任正式成为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孙园法庭的一名调解员。所接触的案件数量、纠纷类型越来越多,在这一年专职调解员的从业过程中,不断请教学习专业知识、摸索调解工作方法、总结调解工作经验,收获颇多。
案情介绍: 一起因200元债务引发的邻里人身损害纠纷。原告史某与被告吴某系邻里关系。原告与被告丈夫之间存在200元债务关系,双方因索要该债务发生撕打。后被告持菜刀到原告家中,将菜刀扔砍中原告右脚跟处致使原告受伤。住院期间原告共花费22000多元。双方因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共计45000余元。
调解小技巧: 技巧一:耐心细致 耐心细致是调解案件的关键,也是拥有较高调解成功率的制胜法宝。 拿到案件,我首先做的工作是查阅案卷材料,了解双方冲突点,并通过双方的代理人了解双方当事人目前对事件的处理意见。了解到被告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侦查阶段已经赔偿22000元,现在赔偿能力也有限。这起案件虽双方都有调解意愿,但第一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因双方对立情绪较大,调解一度搁浅。
技巧二:综合施策 “调解不能仅停留在‘说’的层面,还需要具有创新、法律等思维,综合施策,这样调解完成的案子,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虽然第一次调解失败了,但我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多次组织双方进一步协商,缩小差距。眼看三次调解均未能成功。此时我意识到要运用之前调解培训过程中所学习的多种调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本案矛盾。因此我首先是采用冷处理法,不急于再通知双方到调解室来,而是与双方代理人保持良好沟通,缓和双方的矛盾,其次是通过电话采用背靠背调解方法、从邻里关系出发采用亲情调解法等方式进行调解。
技巧三:锲而不舍 家庭矛盾,邻里不睦,婚姻情感纠纷……在很多人眼里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很多看似小事,可能发展成人命关天的大事。 2020年6月2日,第四次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在本次调解中,要求原、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到调解室参与调解,原、被告双方在家中保持电话与调解员、代理人进行沟通,避免见面后矛盾再次扩大。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多次与当事人电话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分期赔偿28000元,纠纷得以化解。
技巧四:勤于总结
从纠纷调解过程中,我总结出:一是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反复做思想说服工作; 二是要坚持原则,是非分明,指出本案当事人双方的责任,承担的后果; 三是调解方法多样性,认真分析研判双方矛盾点和情形对立状况,视情况采用面对面或背靠背、趁热打铁或冷处理、亲情调解等方法来进行调解; 四是要吃准案情,拿准方案。协调建议的方案要考虑案情和双方的接受程度,最终求同存异,化解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