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现代快报(xiandaikuaibao) 编辑 | 朱珠 审核 | 张希刚 8月16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扬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情况。
王思源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上下紧急动员,立刻行动,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目前,南京确诊病例连续三日零新增。禄口机场和禄口街道检测阳性人员住所终末消毒已经完成,对于场外区域和禄口街道封闭小区实施了环境消毒,累计完成了900多万平方米。
扬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持续下降,感染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基本都在隔离范围内,社区传播链得到有效阻断。
“取得今天这样的防控局面,离不开全省人民,特别是南京、扬州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大家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积极参与配合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社区管控等防控工作,认真做好个人防控,共同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王思源说。
江苏最新通报:本轮疫情以来,全省累计确诊802例,已出院63例
王思源通报说,自7月20日至8月15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全省本土确诊病例802例,其中扬州市552例,南京市235例,淮安市12例,宿迁市3例。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739例,其中扬州市542例(危重性17例,重型27例,普通型401例,轻型97例);南京市现在还有183例(危重型1例,普通型146例,轻型36例);淮安市11例(普通型10例子,轻型1例);宿迁市3例(2例是普通型,1例是轻型)。
目前累计出院63例,南京是52例,扬州市10例,淮安是1例。
扬州市到8月15日新增感染者是6例,南京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淮安连续14天无新增感染者,宿迁市连续16天无新增感染者。
邱海波领衔专家团队,实行一人一方案、中西医并重治疗
王思源表示,随着63名患者陆续治愈出院,目前已在南京溧水和扬州邗江启动了定点康复医院,配齐配强医护力量,帮助患者愈后康复。针对德尔塔病毒转重型快的特点,坚持救治关口前移,由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等领衔,国家省市三级专家团队实行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开展联合巡诊会诊,防止轻症向重型转变、重型向危重型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介入治疗的全过程全面推广。 截至8月15日24时,247例确诊病例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其中轻型54例,普通型170例,重型19例,危重型4例。295例确诊病例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轻型43例、普通型231例、重型8例、危重型13例。目前所有患者都在全力治疗中,累计出院10人。
各地紧急驰援!江苏举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扬州疫情处置
“举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扬州疫情处置。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全省各地紧急驰援南京、扬州,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王思源介绍,南京方面,调派9184人次的医疗卫生骨干志愿南京的核酸采样和检测,组织了25名省级流调专家和171名流调人员;抽调28名救治专家、1465名医疗队员进驻南京二院汤山院区,其中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专家展开救治,同时在南京周边城市腾出近5000个房间,用于机场人员的转运和异地隔离。
扬州方面,一共调派了3425人支援扬州核酸采样和检测,调度10台移动方舱,建立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满足一天一轮的核酸检测需求;抽调了233名流调人员充实扬州流调力量;统筹调度周边各市提供和储备隔离房间2.6万间,累计转运1.79万人到周边城市隔离,扬州确诊病例老年人比较多,组织医疗专家37人、医疗队伍558人支持扬州医疗救治;新增负压救护车49辆,调配口罩、防护等各类防护物资167万件,防护物资库存充足。
让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江苏列出180项问题清单将逐条对照、逐项落实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一步工作安排。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但完全清零还需要一个过程。”王思源表示,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绷紧弦、铆足劲,把从严从实、从紧从快的要求和措施一抓到底,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局面,奋力推动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措施再巩固。继续保持指挥机构高效运转,减少决策层级,提高执行效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加强加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优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对其他区域和人群科学制定核酸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加强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发挥好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对“一老一小”患者治疗更谨慎、照护更精细,做好病例出院后的康复保障工作。加强重点人员隔离管控,服务保障好隔离对象,强化隔离场所安全、消防、防疫管理。
二是防控更精准。从严从紧落实封闭、封控小区管控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发展,研究制定分区分级和差异化的社区管控措施。进一步做好群众生活服务保障,对老人、孩子、残疾人等人群加强关心关爱,解决好老年病、慢性病等特殊群体就医用药需求,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举措和个人防护知识,推动“无疫小区”创建。精准快速彻底开展流调溯源,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加强重点点位环境消杀,全面消除环境传播风险。
三是责任再压实。本轮疫情暴露出我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教训十分深刻。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社区管控、重点场所管理、群防群控、社区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更大力度地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前几天,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列出了180项清单,要求全省各地逐条对照、逐项落实,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按照更高标准和实战要求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扬州通报:扎密筑牢社区、主城区、全市域“三个防护圈”
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从三个方面通报了当地社会面管控工作。
一是严格加强社区管控。7月27日,扬州市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初筛阳性后,市委、市政府连夜部署,并于7月28日全面封闭主城区。7月31日,发布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的通告,重点扎密筑牢社区、主城区、全市域“三个防护圈”。8月1日以来,相继发布通告,细化严格居民出入管控措施。目前,对阳性感染者超5例的小区和近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中有新增阳性病例的小区,全部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环境消杀。加强重点管控区域人员健康监测,正式上线居民个人健康监测小程序。
二是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发放“同心抗疫”社区便民服务卡,成立封闭小区居民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统筹人员力量做好日常生活物品购置、代帮代购个性化服务、水电气网等专业化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全面落实门诊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取药量放宽至三个月。开展三轮特殊困难群体全面排查,落实重病、重残等特殊对象专人对接、每日一访,已陆续向3636户困难对象发放生活物资。建立外地滞扬人员专人联络、隔日回访和实时济助三项关爱机制,累计接到服务诉求7463个,市、区两级累计提供食宿安置344人、食品保障1580人、政策解答5539个。制定下发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强化社会面特殊人群安置管控,累计安置196人。
三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运用“人工+技术”“线上+线下”对涉疫话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进行24小时全面及时处置,利用本市新闻媒体、新媒体、公益广告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防控公告和健康提示。针对社区管控、物资保供、物价稳定、就医用药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宣传等方式,及时给予回应。
扬州通报:确保核酸检测送样、结果反馈均不超过6小时
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通报了当地核酸检测工作。
目前,扬州市已开展了七轮主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并分别于8月14日和15日,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又进行了两轮核酸筛查。截至8月15日24时,8月15日当日检出6例阳性,其中5例来自隔离人员,1例来自封控小区筛查。优化采样组织工作,严格执行采样点规范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市、区、乡镇(街道)、采样点四级样品收集体系,成立现场指挥和人员组织、样本转运、检测能力保障和质量控制等七个工作专班,配备106辆转运车,进一步提高“采送检报”匹配度,确保送样时间不超过6小时,结果反馈不超过6小时。
扬州通报疫情流调溯源:确保应隔尽隔、不漏一人
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通报了流调溯源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闭环,发现阳性病例后,第一时间隔离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同步对“三同”人员开展精准流调,4小时内出具初步流调报告,确保应隔尽隔、不漏一人。
二是强化流调溯源工作,对核酸检测结果中溯源不清楚的阳性病例,抽调专家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开展流调溯源,形成流调报告。
三是提升流调报告质量,抽调了29名经验丰富、中高级职称的流调专家,成立流调质控组,分别设立邗江、广陵、功能区3个流调复核组,全面负责流调报告的复核审查工作,对流调报告进行“回头看”。
扬州集中救护车145辆大巴220辆,确保阳性病例“见阳就转”
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通报了当地的隔离管控工作。
一是提升转运速度,全市共集中了救护车145辆(其中,负压救护车53辆)、大巴车220辆,在120急救中心成立阳性病例转运专班,确保阳性病例“见阳就转”,密接、次密接人员当日判定、当日转运、当日隔离。
二是切实规范隔离点医疗垃圾处置,成立4个督查组,监督隔离点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废弃物处理,确保定期清运,规范消毒。
三是加强隔离点规范管理,建立全市隔离点每日点调机制,围绕重点隔离点,会同国家和省专家组进行拉网式督查,推进“三区两通道”等各类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隔离点工作人员、志愿者上岗前培训制度,按照2:50的标准将医护人员配备到位,每天发放清肺排毒中药药剂。明确对有急性病、基础性疾病人员的就医、购药流程,对老弱病残、哺乳期、孕期等特殊人群上门巡查。
扬州确诊患者累计出院10人,正加快定点收治和康复医院改造
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通报了当地医疗救治工作。
一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截至8月15日24时,扬州市共有247例确诊病例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其中轻型54例,普通型170例,重型19例,危重型4例。295例确诊病例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轻型43例、普通型231例、重型8例、危重型13例。目前所有患者都在全力治疗中,累计出院10人。
二是全力抓好院感防控。强化院感防控全员培训考核,持续开展一个月的“八排查”整改活动。加强驻点酒店防感染工作,组建一支由18名监督员组成的监督队伍。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院感防控知识线上培训学习。在市急救中心成立专职消毒组,配备4名工作人员,对每一辆结束任务返站的车辆及时进行消杀。
三是加快定点收治和康复医院改造。明确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明确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康复医院。后备定点收治医院正在实施改造,后备定点康复医院正在落实确定中。
下一步,扬州将进一步抢时间、清底数、堵漏洞、强基础,从严从紧从快,坚决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江苏中小学幼儿园分两类情况安排开学,高校9月15日前不安排学生返校
发布会现场,现代快报记者向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提问:今年秋季学期即将到来,疫情影响下,全省包括扬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是如何安排的?
洪流表示,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全省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幼儿园分两类情况安排开学。
第一类是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设区市,9月1号正常开学。
第二类是今年以来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设区市,比如扬州市,从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后,可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学返校。不能正常开学返校的中小学可以组织线上学习指导。
扬州市教育局已经根据当前疫情防控的情况,制定了预备方案,开学工作方案将在扬州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以后,及时的向社会发布。高等学校的秋季开学总体安排是9月15日前不安排学生返校,各高校可按照秋季的校历,就是学校的工作日历,安排线上教学。 高校的具体开学情况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高等学校所在的设区市,今年以来一直为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的9月15号以后可以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办校,因为有的地区大学城集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有十几万人,所以要分期分批组织。 第二种是高校所在设区市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要从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满21天以后可以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返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做好开学返校疫情防控的各项准备工作。 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三种情况是不能组织学生返校的。第一种是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的,这个是不能返校的。第二种是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也不能组织返校开学。第三种是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这也不能组织返校。 另外还有两类师生员工需要暂缓返校。第一类是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的师生员工;第二类是返校前21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那么这两类师生员工需要暂缓返校,技工学校要参照以上的规定来执行。
校外培训机构,婴幼儿照护机构恢复线下培训和照顾的时间,需在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学以后,由设区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研究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