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结束
新学期来临江苏已有班级群又出现收款接龙骗局宿迁的家长们千万注意了
近日江苏某地一小学微信班级群“老师”连续发了几条消息“预交新学期的练习册和资料费”“每个学生500元,支付宝扫码支付”
对方以老师的身份
在班级群里发送群通知
尤其是新生班
家长和老师还不太熟悉
家长很难发现异样
无独有偶
同地另一所小学一年级的班级群
家长们也收到了此类缴费信息
一名自称是“张老师”的人
在班级群内发送收款接龙
要求家长们以红包形式
缴纳学杂费199.5元
所幸被真正的张老师及时发现
并第一时间拆穿了谎言
家长们纷纷表示惊叹
并庆幸没有上当
新学期来临,类似骗局频发
一方面骗子善于伪装
另一方面,骗子抓住了
家长对班级群的信任心理
面对这一类骗局
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如何防范?
1.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不管是在微信群还是QQ群,家长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转账缴纳学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
2.老师要加强群管理。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 ,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理出群。同时,要求群成员不乱发、乱点陌生链接。
3.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规范收费渠道,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
警方提醒
在关注学习生活的同时
也要注意这些骗子设下的陷阱
诈骗手段千万变
识骗防骗是关键
“ 阅读
多一点
”江苏疾控提醒
小心这些“开学病”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开学如期而至,不少疾病总会来“凑热闹”。
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尤其近期又寒潮天气,再加上假期松弛后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和节奏,开学后一至两周,学生要面临着心理([color=var(--weui-LINK)][url=]开学焦虑症[/url])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故开学后的一至两周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也称之为“开学病”。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何预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一、疾病防控
1.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color=var(--weui-LINK)][url=]气溶胶传播[/url]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
2.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冬春季,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3.麻疹 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潜伏期6~18天;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4.[color=var(--weui-LINK)][url=]诺如病毒[/url]肠胃炎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5.食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应定时定期给儿童接种疫苗。
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
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
若儿童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
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教室、宿舍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加强教室、宿舍、厕所、校园环境、食堂环境、餐具、玩具的通风和消毒工作。
二、心理适应
——开学焦虑症
开学焦虑症是指学生面对即将结束的假期,对无法有效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担忧,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烦躁易怒、浑身乏力的状态。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尤其是在自我要求高、学习成绩优秀、适应能力弱、不善社交的孩子身上易于出现。
应对措施
1.调节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三天,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影响生活规律的形成。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
2.备齐学习用具 开学前,要购置工具书、教辅资料等必要的学习用具,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
3.转移注意力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过多干预,开学前,学生对电视节目和游戏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4.温故而知新 学生首先要安排时间“温故知新”。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提前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弄不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对课文中关键知识点、知识结构可圈可点,可做些笔记。
孩子的“开学焦虑症”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种现象既不可无视又不可小视只要孩子努力地调整再配合家长机智地引导、老师科学地施教学生就可以尽快地“收心”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