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法院门口,一位老人佝偻着背、攥着布包来回踱步,见到法官后快步上前递出一沓现金:“法官同志,这是我连夜凑齐的欠款,请您一定转交给原告……”这是4月18日发生在泗洪法院大门前的一幕。年近七旬的被告王某在民间借贷纠纷判决生效后,主动筹措资金履行义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
王某因家庭变故,未能及时偿还借款,原告曹某将其夫妻及担保人告上法庭。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充分考虑其实际困难,耐心释法,最终促成原告同意降低约定的利率标准、减免部分利息,但因还款期限及担保人责任承担问题,案件没有调解成功。承办法官依法作出裁判,面对判决结果,王某夫妻二人既无推诿,亦无怨言,连续多日奔走亲友筹措款项。“判决书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老人朴实的语言背后,是辗转反侧的焦虑与恪守承诺的执着。判决书生效的第二天,老人即来到法院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当老人将带着体温的现金交至法院时,布满皱纹的双手与泛黄借条共同勾勒出诚信的厚重底色。 老人“夜不能寐、清早履行”的举动,既彰显了司法裁判的权威性,也映射出群众法治意识的提升。泗洪法院将始终坚持“情理法”相融的审判理念,让公平正义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