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水稻田遗迹、最早的陶灶、淮河下游同时期最大的环壕……早在8000多年前,顺山集人已在宿迁大地上开垦、种植、建屋、垒灶、烧饭,顺山集文化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泗洪顺山集遗址》日前在央视播出,顺山集文化再次引起关注。作为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顺山集遗址距今约8500年至8000年,它的发现,将江苏文明史至少向前推进了1500年,遗址中出土的稻谷标本,是江苏被誉为“鱼米之乡”最早的实物见证。那么,8000多年前顺山集先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154364
顺山集先民生活模拟图(来自央视)
梅花镇是距宿迁泗洪县城15公里左右的一个小镇。顺山集遗址就位于该镇大新庄西南约500米处,重岗山北麓坡地之上,面积约17.5万平方米。
远古时代的祖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填饱肚子,那么,顺山集先民平时吃什么呢?
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庄丽娜惊叹于古人生活的“先进”:“在顺山集遗址和韩井遗址(距顺山集遗址4公里)中,都发现了炭化稻颗粒,经美国Beta实验室、北京大学系统测年确认,距今8000多年。当时的水稻已有明显人工驯化迹象,一份检测报告显示,驯化稻所占比例约在20%左右。”
在韩井遗址,考古学家们找到一处水稻田遗迹,土壤内发现炭化稻米和驯化型的水稻小穗轴、水稻植硅体。在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遗址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工开挖的水坑、水沟和水口,说明那时先民已懂得引水灌溉,淮河流域的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培育稻种。
154365
[font=system-ui, -a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