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泗洪,精彩不断,每天更新!

微泗洪

搜索
查看: 1176|回复: 2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 06:20
  • 签到天数: 1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0-2-4 18:03:30|来自:中国福建厦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来源:经济日报(ID:jjrbwx)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540.jpg
    2月4日17时3分
    我们迎来立春节气
    古人以立春为岁首
    意味着新的轮回已开启
    告别万物闭藏的冬季
    迎来万物生长的春季
    此后,日照增加,白昼渐长
    天文意义上的春天已经开启
    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还要到春分
    寒冷的日子并未远去
    但温暖却已渐行渐近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是个时间点
    也是一个时间段
    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前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544.jpg
    二候蜇虫始振
    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再五日,河里的冰溶化,鱼游到水面上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序
    立春位居第一,又叫“打春”
    冬至数九后的“六九”之始
    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微微的绿色已在柳枝浮现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548.jpg

    《雨》
    唐·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古代从官府到民间都很重视立春
    屋外天虽尚寒,内心却已向暖
    天气会渐渐加持人们的心念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551.jpg
    千年前,便传承着以立春为岁首
    除旧布新、纳福祈年、驱邪攘灾
    官方从迎春,到探春,再到惜春
    民间则有打春、咬春、抢春习俗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迎春在我国有三千多年历史
    地方官到东郊把句芒神接来
    既劝农务耕,又让人珍惜韶光
    不少地方打春又叫“鞭春牛”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抢土拾粒
    人们多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555.jpg
    何谓咬春?吃春饼、嚼萝卜
    意在“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民间说,“春冻骨头秋冻肉”
    立春时,尤其要做好“春捂”
    要特别注意头颈、手足的保暖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600.jpg
    立春后,阳气升发、万物萌动
    此时也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
    抗击疫情,应多听科学良言
    勤洗手、少外出、多通风
    重在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争日,夏争时
    一年大事不宜迟
    无论此时的你是在岗或在家
    都要珍惜春光、不负韶华
    保持信心,克服倦怠思眠
    顺应时节,力求与自然相适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604.jpg

    《立春》
    宋·宋庠
    底处春来早,依依傍日华。
    年光随宝胜,阳律犯鸣笳。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复苏,是希望
    一时的困难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
    让我们积蓄力量、陶冶身心
    共同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
    期待阴霾尽散,大地欢歌!
    微信图片_20200204175607.jpg
    立春了,希望一切都快快好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2-5 01:45:41|来自:中国福建厦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尼西亚
    顶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2-5 03:11:55|来自:中国福建厦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顶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