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地域之差造成植物之差的经典。火龙果,这个原生于南方的水果,这些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竟然可以离开南方在北方的温室中栽培。这不,在咱们泗洪的一处火龙果种植基地就喜获丰收了。
走进大楼街道小楼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排排种植大棚映入眼帘。记者随便挑个大棚进去,便感觉进了温室,里面一排排绿色的枝条整齐垂落,上面鲜红的火龙果格外喜人。种植户谢勇告诉记者,当初他也是在外打工时,恰好房东家种植火龙果,这才有了返乡后自己种植火龙果。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谢勇第一年也只是种植了三个大棚,结果就出人意料的成功。火龙果种植户谢勇说:“第一年,我刚回到泗洪从事火龙果种植,当时心里面也没有底,所以也没敢大规模种植,试种了三个棚,因为对家里的土壤、 温度、气候都不是太了解。不过后来种植下来,整理效益还是很可观的,毛利是在八万多块钱 ,这个时候就踏实了 ,也有底气去做了。”
谢勇告诉记者,火龙果这种南方水果,对温度的控制比较重要,而大棚可以完美通过调整光照、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来营造一个适合火龙果生长的环境。
记者观察发现,在谢勇的火龙果大棚内,每一个火龙果植株的枝条都有修剪的痕迹,那这又是为什么呢?谢勇说:“通俗来讲,我们称这为打头,为了促成它的营养积累 ,到后面早点开花坐果, 如果不打头,营养消耗比较快,枝条成熟老化时间比较长。”
现如今,谢勇的火龙果种植早已从三个大棚扩展到了十五个大棚,每个大棚可产五千斤火龙果,产量十分稳定。
谢勇表示:“火龙果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一年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五千到六千斤左右 。”据了解,谢勇的火龙果销路也非常不错,每茬火龙果下来后,在本地就能全部销售完毕,根本不愁卖。
谢勇告诉记者,他现在种植的火龙果多为“台湾大红”,不过随着市场的调整,如今他又开始了新品种的尝试,希望获得更多的效益。
“这个是我最新引进的新品种,叫燕窝果,是金黄色的表皮,乳白色的肉。它的口感非常好,非常甜,营养价值也更高,经济价值也很好,现在在试种阶段,如果试种成功的话 ,将来会大面积进行更新换代。”谢勇如是说。 “南果北种”的火龙果,给谢勇铺就了致富路,如今不仅他自己种植,也会积极帮助指导其他种植户,而随着火龙果在泗洪扎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吃的水果,供应给泗洪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