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报参数: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12日5时11分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28.91度,东经87.54度。
基础背景 附近村镇: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秋古村、夏布惹、杰当、通阿托洛,20公里内的乡镇有芒普乡。
周边县城:震中距拉孜县21公里、距萨迦县47公里、距定日县49公里、距昂仁县53公里、距定结县65公里,距日喀则市136公里,距拉萨市357公里。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019米。
历史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27次,最大地震是2025年1月7日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6.8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46公里),按震级大小前50次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地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构造地震
- 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热对流作用下不断运动,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挤压、碰撞或拉伸。
- 当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或错动,从而引发地震。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
- 火山地震
- 火山活动时,岩浆在地下上升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岩石产生压力和冲击力。
- 同时,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也会引发地壳的震动。不过,火山地震的规模通常相对较小,而且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域。
- 塌陷地震
- 地下溶洞或矿井等空洞,在长期的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影响下,顶部的岩石可能会因无法承受上方的压力而突然塌陷。
- 这种塌陷会引起周围地层的震动,形成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一般震级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局限。
- 诱发地震
- 由于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油田注水、核试验等,改变了地壳的应力状态,从而诱发地震。
- 以水库蓄水为例,水库蓄水后,水体的重量会对地壳产生额外的压力,使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地壳应力发生变化,当应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地震。
- 陨石撞击地震
- 当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表面时,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 这种冲击力会引发地震波,在撞击点附近以及周围较大范围内造成地壳震动。不过,陨石撞击引发的地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