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是乡村振兴类三等奖获得者 张洁琼、王丽、宋雨春
张洁琼: 把青春“种”进土地里
张洁琼,泗洪县小白生态休闲家庭农场主,曾在南京打拼十年的她,怀揣“山水田园梦”返乡创办农场,以现代化农业实践书写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创业传奇。
出身农村的张洁琼对土地怀有深厚情感,放弃城市生活回乡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短缺、技术匮乏、人才不足等难题接踵而至:她奔走申请**、寻求政府扶持,同时参加农业培训充电。农场建成后,面对市场竞争与销售困境,她调研调整种养殖结构,推出优质农产品,并创新“线上社区团购+线下直达终端”的零售模式,突破销售瓶颈。她坚持品质为先,建立无公害质量检测体系,为农场发展筑牢根基。
随着农场壮大,她以“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今,占地200亩的农场已形成“种养殖+初加工+冷链配送+观光研学”的完整产业链,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多项荣誉。未来,她计划加大农村旅游投入,推动农业与文旅、研学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续写更多可能。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张洁琼用行动证明,农业创业虽充满挑战,却能在乡土中绽放价值,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王丽:渔网编织共富梦
在洪泽湖畔的泗洪县临淮镇,43岁的王丽用渔网编织出一条创业与共富之路。2017年,她创立王丽渔需用品店,以3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和2000平方米仓储空间为依托,将一家个体工商户发展成年产值超500万元的特色企业。
王丽聚焦渔网加工主业,年销售额稳定在300万元左右,同时拓展尹乐藻销售业务,年创收达200万元。她带领团队匠心打造地笼、网箱等渔需产品,不仅为全国养殖户提供专业捕捞工具,更创新设计螃蟹仓储设备,产品远销山东、安徽、辽宁等二十余省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事业有成的王丽始终心系乡土。当地退圩还湖工程实施后,许多40-60岁的女性留守人员面临就业困境。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纳50余名妇女加入生产队伍,为每人提供每月2000-3000元的稳定收入。这些“渔网女工”在车间里重拾价值感,既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也为乡村注入温暖力量。
王丽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在创业创新道路上取得显著成绩,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帮扶贡献力量,成为当地巾帼创业的典范,激励着更多女性勇敢追求创业梦想,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宋雨春:玩转乡村新经济
在临淮镇的青山绿水间,34岁的宋雨春以“新农人”的姿态,将乡村振兴的蓝图化作现实。她锚定文旅融合赛道,斥资3000万元打造300亩“农家小院”综合文旅项目,将民宿短租、研学体验、农旅购物等业态有机融合,构建起一站式乡村度假新场景。
宋雨春深谙“借势而为”之道,主动与浙江千岛湖度假村跨界合作,创新性开发银发经济项目。她搭建起“农产品出山”的桥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临淮镇的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同时开辟“田园采摘+康养体验”新模式,既保障了村民稳定增收,又为老年游客打造了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此外,她精心设计的特色周边游路线与沉浸式民宿体验,让游客深度感受乡土风情,项目自启动便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这方承载着乡愁的土地,在宋雨春的深耕下焕发勃勃生机。项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带动40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从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她的故事如春风化雨,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建设,共绘富美新画卷。
|